audio
audioduration (s)
6
251
text
stringlengths
5
1.5k
duration
float64
6
251
然后这个时候彻底可以出院走了。 不过出院时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澳洲还是提心吊胆的
9
还是比较焦虑比较着急的。 那么在中国可以说是笑口颜开的出院。 因为孩子们完全已经恢复了。 那么第四点
9
我来说说医护人员的态度。 在澳洲真的是不愧是孩子的天堂 就是我不太清楚其他
7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看 你别说这个服务不好的了 就连态度很平淡的医护人员几乎 都看不到。
9
医生和护士基本上都是非常的友善 非常地热情 而且特别会鼓舞和鼓励孩子
7
让孩子配合治疗。 然后面挂微笑可以说是最常见的 事情了。 当然也不是说全部啊
8
我也碰到过那些比较走程序化 这种年轻护士。 当然这个真的是极个别的少数。 然后再说国内医生的态度啊。
9
我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经验和经历 所以我只能拿这个新世纪儿童医院这 次看病经历来讲一讲。
7
我就觉得这医生你说这态度不好 也不是 但是非常的平淡似水 而且不是很热情
9
就给我感觉最深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 就是医生似乎生怕去说错了些 什么或者做错些什么事儿。
9
所以他的行为和举止特别的谨慎。 那么这四天期间也碰到过特别 喜爱弟弟
8
我们家弟弟挺可爱的 胖乎乎的。 然后也特别喜爱弟弟的医生也逗一下。 但这感觉远没有澳洲医院里这些
8
医生就那么放松。 后来我也很纳闷。 你说这个孩子也挺可爱的 而且确实也非常配合医生的这个检查
9
医生为什么一个个都这么紧张 或者是这么不放松呢。 后来我们家父母也跟我讲说 因为我在澳洲时间特别长
8
没有经历过国内这么多年来的 这些发展。 因为现在国内的医患关系确实是 不太好。
7
因为前一段刚出现吗 在急诊里就一个98岁老人的 家属砍死了一个急诊医生。 所以说这些医生都是特别谨慎。
10
尤其像在这种新世纪儿童医院。 那么弟弟因为是澳洲国籍 所以必须来这儿看。 但是国内来这看病的这些患者
9
基本上家庭条件都非常好。 对孩子也特别重视 都视为掌上明珠。 所以说医生说话做事真的是要
7
非常的小心。 所以说这个可能就是把医疗行业 放入市场中的这么一个副作用吧。 因此有些行业它是不能放进市场的
10
比如像医疗 比如说像教育。 那么第5点我们再聊聊看病的费用。 那么在澳洲呢孩子只要是孩子在
11
医院里看病 检查 用药 住院 所有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来出 自己是一分钱不用来花的。
9
那么可能出院时候医生会给你 一些处方药 那么这个处方药你是拿着医生的 处方可以去药店来买的 但也非常便宜
8
因为澳洲全民医疗保险叫 Medicare 能报销大部分的花销。 当然这个是你必须是澳洲公民
8
或者是澳洲绿卡才有全民医疗保险啊。 如果你是没有绿卡的话 你也要到私人保险里买这么一个 和Medicare相当的这么一个
9
保险才行。 然后我们再说说中国啊。 我就两个字天啊 这我都不多说了
7
我把四天看病的账单我放在屏幕上 大家可以看一眼。 这个是第一天的。
7
因为里面有检查 各种检查所以费用高一点。 那么这个是第二天。
10
这个是第三天的。 其实最后一天好像没有输液 只做一些雾化
8
这是第四天的。 四天下来 12000多人民币啊。 呵呵。
6
对 我就只能呵呵了 最后我们再聊聊在中国和澳洲 带孩子看病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先从澳洲说起
8
先说说优点 那么在澳洲看病不用花一分钱 这肯定是一个优点了。 而且澳洲医院的环境也好
8
设施也好 医护人员的态度也好呢 真的是非常棒。 就感觉大家是在一个彬彬有礼的 环境下进行这种工作的
7
急诊也是如此。 但是很多朋友这里面有个误区 就觉得似乎在澳洲看病 给孩子看病
8
医生总是不去治病 让孩子这个喝水 生扛。 然后尤其是父母这一辈就总是
7
抱怨澳洲的医护人员无所作为。 然后你像我们家弟弟去了医院 你也不给治病就让回来了。 其实这个真的是一个误区。
9
你像弟弟这次得的病 它是一个病毒性的这个感冒 然后没有其他症状。 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这个病是
8
完全可以自愈的。 那么你让他从头到尾自己自愈 会对孩子免疫系统有一个巨大的 提升。
6
相反你在中间进行人为干预之后 反而不好。 所以说这里最好的处理就是不去处理。 而且世界公认的一个治疗原则
10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能吃药就不要打针 能打针就不要去输液。 那么通过这次看病呢
6
其实也感觉到并非是澳洲医护 人员无所作为 而他们非常严格的按照这种世界 公认的治疗程序来进行的。
9
相反澳洲的医学也是非常发达的。 那么在急诊的时候 这个医护人员也是根据小朋友疾病的
8
轻重缓急来安排等待时间的长短。 你比如说两年前还是我们家弟弟 也是一次感冒
7
但引发了一些哮喘的症状 有点喘不上气来。 然后我们去到急诊之后真的是 没有任何等待
6
直接进去看医生。 因为这种症状确实是比较急的症状。 那么这次看病虽然医生没有给 弟弟开药
8
但是也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检查 而且嘱咐我们怎么去护理弟弟。 最后也告诉我们 如果我们有任何就觉得不放心的
9
地方 不要犹豫 马上带孩子来医院。 那么尽管澳洲医院的设施环境 非常棒
6
然后医护人员态度也非常好 然后整体也是按照公认的医学 流程来治病。 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8
有些缺点甚至还是很致命的。 首先真的是让人很着急啊。 你自己想想你家最亲爱的宝贝在
8
急诊上烧得红呼呼的 而且还要等待几个小时 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还有这种尽量减少干预的治疗
10
方式固然是好。 但这其中出现这种人为的判断 失误所造成的贻误病情 甚至死亡的病例也是非常多。
9
观众朋友你好。 今天的疫情 今天新增本土病例1万7千 801例。 有不幸3个人 新增是死亡个案。 那回到各县市 那台北市今天新增了3718例,
16
新北市是6584例, 桃园市 呢,也到2577例。 每一个县市 的新增的病例都是很多的。 今天呢,是1万 7801例。 除了3例新增死亡
16
之外, 另外今天增加重症有 14个人, 中症有14个人, 重症有 7个人, 加起来是21个人。 那轻症跟无症状那这个比例依然是99.75%。
14
那今天呢比较大 的问题是说 除了这3个死亡个案呢, 大概一个是超过90岁, 一个超过80岁, 一 个超过70岁, 那有一个打一剂 有一个打了
14
剂 有另外一个70几岁是没有打疫苗的, 当然也许我们等一下会比较多来谈一谈。 今天新增重症的部分 有1名20多岁的女性
13
打了三剂疫苗 没有任何的慢性病史, 但是呢他今天是重症的 那 另外也有一个没有满5岁的小朋友 是女性 也是重症 那她
12
因为还没有五岁 所以当然没打疫苗, 不过他是有神经系统疾病。 那我们再来看看 这是我们长期是整理的。 蓝色这一块就是新增本土 那其实已经接连好几天突破万例 今天是
14
17000多例。 那重点还是看红色 这条曲线。 昨天中重症是增加 47例 今天是21例 不过相较及1 2个礼拜之前 中重症的人数
14
呢确实也有明显的增加的情形。 今天再来好好谈一下 包括整体现在在医院 急诊的医疗资源该如何分配 包括 是不是真的可以用快筛来替代PCR。
14
今天陈时中部长讲得很清楚 现在政策 要再做调整 就是说你必须快筛 阳性 而且是没有症状的这些人才可以
13
去做PCR。 那当然你如果有症状 的话当然要去做PCR, 可是呢 因此这所谓的快筛 阳性再做PCR 可以希望 降低整个急诊
12
主持人好 观众朋友 大家好。 感染科医师林氏璧 孔医师你好。 有话好说各位观众大家好。 还是先来看看今天的最新 疫情。 国内新冠本土疫情持续升温 2号周一新增
13
17801例 已经连续5天破万例 也创疫情以来单日新高 其中以新北市新增 6584例最多 其次是台北市三千多例 桃园市有2000多例。 疫情指挥中心
14
指挥官陈时中表示 疫情高峰的单日确诊 高推估为20万例。 我们大概用10万15万20万做低高中 低中高的一个推估,然后在设定一个特别的计划以防它万一超出
13
我们这样的一个推估数。另外也新增21例中 重症个案 其中重症有3人死亡年龄为七十 到90多岁高龄长者 都有慢性病史。
14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当中有 1名20多岁女性 没有慢性病史 打过三剂 疫苗 确诊居家照护时 因为腹痛呕吐恶化 目前插管及呼吸器。
11
另外有1名未满1岁女婴 有神经系统疾病 因为发烧到诊所就医 当时未筛检 2天后 呼吸困难送医采检阳性 目前插管 并使用瑞德西韦治疗中 成为国内年纪最小
14
的重症个案。年纪小的小朋友确实就是说可能病情变化会比较快速因为免疫系统不够成熟 所以在这个部分要特别的小心来注意。随着
11
确诊人数越来越多 陈时中首度透露 如果 国内第三剂疫苗涵盖率 达到某种程度 未来其实确诊也可以免居隔 就跟欧美国家 一样。这信息有可能的 在国外在最后像美国
14
最后都是自己快筛也不用,如果你觉得想要去做pcr你就去做,那不想做你就在家里休息五天。 那五天后你戴口罩就可以出门。至于国内口服抗
13
病毒药物部分 指挥中心表示辉瑞口服 抗病毒药物已经使用669人份 3日 会在配送到各地应变医院 4号再配送到 各地药局 以提供居家照护使用 到时不仅
13
门急诊医师可以开药 居家照护团队 也可以远距开药 再让药师送药到宅。 副院长还是先请教 你如何看待现在 整个趋势 1万7801例今天。专责病房将满载?洪子仁:应做好轻重症分流
14
我想目前的整个 的发展 事实上之前大家都讨论过了 然后我想这个确诊个案数应该 好。 还会再增加。 我想这个大
11
但是我觉得经过这里4月份 以来 到现在差不多经过一个月的时间 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 民众也慢慢 有一些开始在调整 包含心态上的调整 好 以及行动上的调整。
13
但是我必须要讲 就是学习跟病毒共存的这件事 是需要 一点时间的 然后 就是说就像以这个新加坡 为例 他也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 好 才开始学习与病毒共存。
13
但是新加坡在8月份开始 的时候 一开始他们也遇到跟我们一样 这个情况 包含就是说这个1922 打不通啦 这个政府的这个专线被打到爆 等等 但是呢后来 就是说经过他们的一个调整之后 他们慢慢
15
才渐渐地适应在居家康复的这件事。 所以事实上新加坡后来他们统计 他们居家 康复的比例大概 在七十九percent 将近八十 percent 人几乎几乎都在 居家里面 就完成他们所有的这个这个程序。
14
而且他们后来也才发现到说 在居家这个 康复有好处 就是那个心理支持的这个因素 占了很重要一个 就是说在家里面有归属感 然后有亲人可以来帮忙 而不是说你一确诊
14
就把你移走 一确诊就移走 他说那种感受 跟在家里面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 但是我必须讲 以台湾目前的状况 我们 我觉得我们还在学习那样的一个过程 还在学习的过程 就像这两天大家一直问说 急诊被塞爆的问题 确实啊我统计了一下我们
16
新光医院最近的急诊 大概有三十 % 的人 他就是属于比较轻症的, 或者他只是要来做PCR检验。 比如说是 晚上 社区筛检站都关门了
11
那他是要来他要来做 PCR的采检 的时候他可能就来急诊 那当然他的一方面 是来做PCR的采检 一方面他是来 他虽然是轻症 可是他来急诊他起码可以
11
拿到药物 要回去就是说 有药物回去可以治疗等等, 但是这30% 的 这样一个轻症的一个一些人到急诊来 其实 某种程度就影响到 急诊能够收治真的最critical
14
病人的那样的情况。 有关于急诊塞爆 二个问题 第一个我们台北市 或是各县市 不都有社区的筛检站吗?对。 那理论上这些人应该都是到社区筛检站 而不是到医院的急诊 这是一个。 第二个当然我知道说筛检站他有
16
那个晚上就没办法有这个量能 那可能 你如果是三更半夜 不过我也不太清楚 为什么三更半夜要做 快筛。 现在。 台北筛检。对 台北市 的七大的社区筛检站 其实几乎都是
11
医院附设的比较多啦 比如说某个医院 他就是急诊 旁边就社区筛检站。 所以他几乎跟医院的急诊 也都是几乎是 联动在一起的了。 所以并不是说好像有个社区筛检站是
12
完全脱离医院的筛检站。 社区筛检站也是属于 医院的?对啊 他就是设在医院里面嘛? 比如由新光医院 社区筛检站 联合医院他也是他的他的 社区筛检站也在医院旁边, 它只是
11
户外的另外一个区块, 所以这都是连在一起的嘛, 所以现在的我们有二个瓶颈 就是说大家在这个学习与病毒共存 病毒 共存的过程中要经过阵痛期。 阵痛期
12
就是要一些学习 就像我举一个是除了 急诊以外 第二个例子是什么? 我今天来的时候特别盘点一下我们医院 的这个专责病房。 那我们有七十七张的专责 病房已经开出, 到目前也住了69个人,
13
占床率已经到89.6。 那现在 现在的人数是1万七千多。 那如果哪一天变成是5万以上的时候 那 势必我们医院的这个 已经开到将近
12
15% 的专责病房。可能又不够用再往上开。 大家问说奇怪 为什么中重症的人没有那么多 这个专 则病房会有这么多人挤在这个专责 病房 需要去接受照顾跟治疗 其中有
13
一个因素 我这边还是要利用节目跟民众 来就是跟大家来做沟通。 就是说很多人他到了这个专责病房 其实事实上 来讲 经过5天或7天他的这个病毒量
13
已经下来了, 然后他也不需要再氧气的协助, 其实这样的病人是可以下转到集中 检疫所 甚至回家。 可是很多病人他 一方面是可能是担心。 是。 不了解。
13
他会要求说不行 我要采检到阴性 完全阴性我才要回去。 那就变成说 有时候医生如果要去请他出院 的时候就会 遭遇到一些病人的方面的困难。
11
他会说我回去我家里人很担心 住医院最安心。是。 家里面的人可能也觉得说 你最好在医院 都阴性 你再回来。 所以我要讲 就是说 我们在从清零到与病毒共存的过程
14
中 我觉得我们民众也在学习 那个学习 就包含民众心理面的那种担忧。 我们也要去考虑 就是说今天虽然他在 新光医院以经住到医生认定可以解隔离,对不对,
11
检查CT值都大于三十四。 可是你这时候让他回家 他现在还是属于 阳性 因为CT值大于三十四 还有CT 值 只是说他的病毒量已经很低 低到对社区 已经几乎没有影响。 可是你请他回去之后 家人会担心哪
16
他说你这个还没完全到零的时候 你回来我也会很担心。 但是问题是说 那这样问题就来了 专责病房 如果我们事实上这些已经 已经 就是说可以解隔的 或者他病毒量已经极低
13
的人 去占用的时候 那我们后面有些真正需要的 中重症的病人怎么又住进来。是。 对不对? 但是就是 所以我在讲说我要跟民众讲 就是说要拜托大家 专责病房是一个很珍贵
14
的医疗资源 大家要发挥互相互助合作 的精神 就是说医生如果一旦认定你 可以下转或者你回家 我拜托大家 还是要按照医生的医嘱去执行。
12
我常常讲说2020年到现在 台湾防疫 成功的3个要素里面 其中一个就是 我们台湾民众的公民素质 我们台湾人 水准全世界一流的。 这个时候
11